展覽從故宮午門來到浙博
公元64年,漢明帝(東漢第二位皇帝)夢見神靈。大臣解釋說,西方天竺國有被稱為“佛”的得道者,如漢明帝所夢相同在空中飛翔、身有日光。所以,漢明帝差遣兩位使者前往天竺取經(jīng)。釋教因為漢明帝一夢而傳入我國,從此改變了我國人的精神生活,也敞開了我國和印度文明交流的大門。濟南雕塑
往事越千年。今日,在西湖文明廣場的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qū),一場“梵天東土·并蒂蓮華:公元400至700年印度與我國雕塑藝術(shù)大展”震懾露臉。展覽精選了印度5個省市9家文物單位的56件雕塑藏品,以及我國8個省市18家文物單位的86件雕塑藏品,包含各時期代表性的石質(zhì)、少量銅質(zhì)以及陶泥質(zhì)造像共142件珍貴文物。在此之前,這些展品在北京故宮午門展廳首展。濟南雕塑
為什么格外聚焦公元400至700年這300年?這時期,除了我們了解的,被稱為印度歷史上最優(yōu)異我國留學(xué)生的唐僧玄奘外,還有東晉法顯、大唐義凈兩位求法高僧游學(xué)印度,在中印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展覽繼續(xù)到9月10日完畢。山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