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極度實在的腿與花朵、植物相互羈絆,歪曲合并;其間一些極力向上擴展,一些卻被融化......不一樣元素互相交融繁殖,不斷掙扎、不斷改變——這正是英國藝術家瑞秋·尼布(Rachel Kneebone)白瓷雕塑給人的第一印象。
《被放逐的奧維德》展覽現(xiàn)場
瑞秋·尼布1973年出生于英國牛津郡,目前日子工作于倫敦。她的新個展《被放逐的奧維德》(Ovid in Exile)將于2017年5月27日至8月19日在香港白立方舉辦,這是她在亞洲的首次個展。
《被放逐的奧維德》展覽現(xiàn)場
在這次展出的新系列中,尼布從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詩歌《變形記》擷取靈感,重視流變與交融。在其著作中,咱們看到花、卷鬚、身體部位、球體乃至籠統(tǒng)元素,這些雜亂又高度個人化的組合讓人一起想到古典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而白瓷在燒制過程中從黏土向瓷改變的過程自身,亦呼應著藝術家重視的主題。
尼布與她的創(chuàng)造《399天》
今次,YT將與瑞秋·尼布聊聊她的創(chuàng)造,從白瓷這種原料自身到創(chuàng)造的主題,尼布進行了詳盡的共享,她說她知道我國在陶瓷制造方面擁有十分悠長的前史,但希望自個可以更多地探究“變”的可能性,而不僅僅限制在了解這種資料的物理特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