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奔馬》雕塑。坐落于蘭州火車站廣場,每一個去過蘭州火車站的人恐怕都印象深刻,因為這個奔馬的造型太了解了,全國幾乎所有的旅游城市都會有這個造型的中國旅游標(biāo)志雕塑。銅奔馬的原形文物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去蘭州的朋友別忘了去看看這件出土于甘肅武威雷臺的漢代精美藝術(shù)品。濟南雕塑
《黃河母親》雕塑。坐落于黃河風(fēng)情線上的南濱河路黃河濱,中山橋向西不遠處。和中山橋一樣,成為蘭州的標(biāo)志性修建,每天都會吸引大批到蘭州來的游客在此合影留念。關(guān)于此雕塑,還有個風(fēng)趣的小故事,說是西寧人來蘭州后看到《黃河母親》雕塑,說這個雕塑應(yīng)該放在西寧,因為青海才有黃河的源頭。然后導(dǎo)游說,黃河在西寧時僅僅個少女,到了蘭州才老練為少婦,才有了個孩子。當(dāng)然雕塑真實的涵義是指黃河母親孕育了中華民族這個孩子。
《霍去病西征》雕塑。坐落于雁灘的霍去病廣場。這個雕塑氣勢雄偉,動感強烈,充分表達了“冠軍候”霍去病勇敢及其所率西漢馬隊的彪悍特色。表達了后人對這位少年英雄的豐功佳績的敬重之情,比起五泉山公園的那座霍去病雕塑在表現(xiàn)形式上更加生動威猛,更具視覺沖擊力。霍去病雖未到過蘭州,但其所建功立業(yè)的戰(zhàn)役卻發(fā)生在今甘肅境內(nèi),匈奴的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家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色彩?!?a href="http://www.hongjiefangzhi.cn" target="_blank" class="innerlink">華邦雕塑
《生命之源》雕塑。坐落在黃河北岸的安寧區(qū)濱河綠化長廊中,它頂端的陶罐就是聞名的馬家窯文明的典型用具彩陶罐,馬家窯文明,一九二三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于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馬家窯文明是仰韶文明向西發(fā)展的一種當(dāng)?shù)仡愋?,甘肅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都有許多馬家窯文明期的彩陶展出。山東雕塑
《宓羲女媧》雕塑。坐落在北濱河路的華夏人文鼻祖園內(nèi)。雕塑高19.5米,總重約60噸。宓羲雕像以發(fā)明八卦立意,呈半蹲姿態(tài),俯察大地,演繹八卦;女媧雕像以“補天”傳說立意,呈站立姿態(tài),仰望世界,抬手補天。雕塑基座承臺主題為黃河文明博物館,呈金字塔形,按中華傳統(tǒng)修建“壇”的形制建造。甘肅的天水素有“羲皇故里”美譽,相傳是中華民族人文鼻祖宓羲和女媧的出生地。
《龍》雕塑。坐落在黃河北岸的龍源文明公園。這個雕塑是一個立體的狂草體“龍”字,從不同角度看,這條“龍”的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蘭州龍源園的總體布局為兩部分,一是主題工程——龍園雕塑。二是相關(guān)工程,環(huán)繞主題雕塑,輔以龍文明內(nèi)涵的九個方面景象,如龍文、龍詩、龍圖騰、龍字書法、龍成語、龍生九子等。蘭州龍源文明園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龍”為主題的主題公園。
《裕固族盛裝少女》雕塑。坐落于南濱河路東段的綠色公園深處。甘肅省是個多民族省份,世居甘肅的有回、藏、東鄉(xiāng)、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克、滿族等16個民族,其中東鄉(xiāng)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少數(shù)民族。裕固族為回紇(回鶻)后嗣之一,近90%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nèi)的安康、大河、明花、皇城區(qū)及馬蹄區(qū)的友愛鄉(xiāng),其余居住在酒泉市的黃泥堡裕固族鄉(xiāng),約有裕固族15000人。
《西天取經(jīng)》雕塑。坐落《黃河母親》雕塑西邊,因為經(jīng)費不足、資料選用的原因,自建成后一向閱歷崎嶇,不是猴哥的金箍棒經(jīng)常丟失,就是八戒的鼻子經(jīng)常被毀容,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人們對于西游人物的喜歡,不然沒人碰的東西是不會這么簡單被損壞的。這么讓人喜歡又簡單損壞的雕塑其實政府應(yīng)該考慮換成不易損壞的資料來重新做,光靠呼吁維護是不起多大作用的
北濱河路黃河濱用綠色植物修剪而成的黃河水車。蘭州被譽為“水車之都”,南濱河路有個專門的黃河水車博覽園,里面不但有各種水車,還有反映蘭州特色小吃、手工藝及老蘭州人日子百態(tài)的一組雕塑,如甜醅子、熱冬果、牛肉拉面、灰豆子、刻葫蘆、水客子、勞動文娛等內(nèi)容。蘭州的城市雕塑眾多,生動地反映了甘肅和蘭州的歷史文明,風(fēng)俗人情,是美麗蘭州的一張張耐人尋味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