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力強盛的秦漢時期,是中國雕塑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時誕生了眾多彪炳史冊的雕塑巨作,秦朝有秦始皇兵馬俑,漢朝有巨型瑞獸石雕。秦漢兩朝經濟繁榮,財力雄厚,能工巧匠云集在都城中,為國家建造宏偉的宮殿和陵墓。雕塑作為宮室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大規(guī)模地雕刻出來。秦漢時期的雕塑分為宮苑雕塑、俑雕和陵墓雕塑,此時的雕塑造型沉穩(wěn)雄健,線條流暢,精細中帶著威嚴之氣。
秦朝石犀牛
秦始皇興建了象征著強大與永恒的大型宮殿群落,并配以巨型儀衛(wèi)雕塑,守立于四周。據文獻記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能工巧匠鑄造了12個五丈高的銅人,立于阿房宮大殿之前。又給平定匈奴的猛將翁仲鑄造一尊巨型雕像,置于咸陽宮司馬門外,以作紀念。古籍文獻還記載,秦朝渭水橋頭有一座大力士孟賁的石像,李冰之子在都江堰雕有三尊石人和五尊石犀牛,用以鎮(zhèn)住江流,壓制水妖。唐代詩人杜甫還寫了一首《石犀行》,從詩中可知唐代尚有三尊石犀。在漢朝時期,雕塑的種類繁多,除了人物和常見動物之外,還加入了神話傳說中的瑞獸以及花卉等植物形象。漢朝的宮苑繼承了秦朝的雄偉壯觀之感,并在細部刻畫中有所發(fā)展。瑞獸題材在漢朝比較常見,也配有人物與各種物象。漢代流行在宮苑門口修筑巨型石雕和銅像,從遺存的雕塑中可見兩漢時代的雄渾壯麗之風。
秦朝宮殿
據記載,西漢時期鑄造汗血寶馬銅像,立于未央宮署門內,在未央宮門樓上還鑄有銅龍,在建章宮前殿東鳳闕鑄有銅鈴。在公元120年,漢武帝為訓練水軍,在都城長安南部開鑿了一個大水池,起名為:昆明池。在水池的東西兩岸修建了牛郎織女的巨型雕像,十分雄偉壯觀??脊沤缭诔啥嫉亩冀哌€發(fā)現(xiàn)東漢時期的李冰石像,造型古樸端莊,人物表情雕刻的也很生動。
富庶的秦漢兩代,盛行厚葬的陵墓文化,陵墓被認為是人去世后的另一處棲宿之地。因此,秦漢時期的貴族不惜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修建大型陵墓。秦始皇生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建造龐大的陵墓,且不說那陵墓中巧奪天工的內部結構,單是守陵的巨大石獸就令人嘆為觀止。漢朝也繼承了秦朝修建陵墓巨獸的風俗,所雕刻的石獸形態(tài)各異,種類繁多,雕工更是精美絕倫。漢代的貴族墓前多建有享堂和石闕,還設置有儀衛(wèi)性的石雕和塑像以顯富麗和威壯聲勢。兩漢時期的雕塑遺跡有:陜西城固張騫墓長有雙翅的石獸,山東嘉祥東漢武氏祠石獅,河南南陽東漢汝南太守宗資墓的天祿獸和辟邪獸等。
漢朝石獸
俑雕也與陵墓有關,但是它卻是自成一派的雕塑種類,有著獨特的藝術風韻。我們最熟悉的要數“秦始皇陵兵馬俑”,就目前出土的兵馬俑來看,可謂是國之瑰寶。這批兵馬俑造型精準,人體比例協(xié)調,面部表情生動傳神,整體看起來有一種東方的古韻。漢朝也有俑雕,雖然沒有秦始皇的兵馬俑那般精美和大氣,卻也有別致與精細之感。小巧的漢朝俑雕曲線優(yōu)美,儀態(tài)端莊,與秦始皇陵兵馬俑共同構成了秦漢俑雕的興盛局面。我國的雕塑史漫長而傳奇,其中有數不清的故事,華夏文明也蘊含其中,使這些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藝術瑰寶散發(fā)出文明的氣息。
漢朝石獸